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初到鹿门上庄见灯禅师遂同宿爱其体物欲托迹以避世戏作此诗》 全文: 上庄俯汉江,古木杂桑柘。 槐衙阴广陌,麦浪涨平野。 连云对囷廪,用谷量牛马。 我来二月破,解鞍绿阴下。 纵望烟霏中,领略见楯瓦。 耆年骨柴崖,迎客意倾写。 干戈争夺馀,身在相惊诧。 山空啼杜鹃,龛灯自清夜。 敛眉问儋州,亟口谈江夏。 以余游二公,老大知识寡。 暮归逢醉人,往往遭捶骂。 鹿门有馀地,贤矧如君者。 为连修竹林,规以构茅舍。 伏舂旧所能,犁锄当学把。 相见水过膝,蓑苙清入画。
参考注释醉人(1).喝醉酒的人。 唐 王驾 《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你教我扶将他起来把衣换了,他正是醉人难叫。” (2).令人陶醉。 茅盾 《子夜》二:“这门现在关着,偶或闪开了一条缝,便有醉人的脂粉香和细碎的笑语声从缝里逃出来。” 高士其 《你们知道我是谁》诗:“我走过美丽的花园,花儿正在开放,知道我来到,它就发出醉人的芬芳。” 徐迟 《三峡记·芬芳颂》:“又是这股清香,浓郁幽远。我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多么醉人,多么新鲜!” 往往(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