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兴因报问龟儿》 全文: 冬旦寒惨澹,云日无晶辉。 当此岁暮感,见君晨兴诗。 君诗亦多苦,苦在兄远离。 我苦不在远,缠*绵肝与脾。 西院病孀妇,后床孤侄儿。 黄昏一恸后,夜半一起时。 病眼两行血,衰鬓万茎丝。 咽绝五脏脉,消渗百骸脂。 双目失一目,四肢断两肢。 不如溘然尽,安用半活为。 谁谓荼蘖苦,荼蘖甘如饴。 谁谓汤火热,汤火冷如澌。 前时君寄诗,忧念问阿龟。 喉燥声气窒,经年无报辞。 及睹晨兴句,未吟先涕垂。 因兹涟涟际,一吐心中悲。 茫茫四海间,此苦唯君知。 去我四千里,使我告诉谁。 仰头向青天,但见雁南飞。 凭雁寄一语,为我达微之。 弦绝有续胶,树斩可接枝。 唯我中肠断,应无连得期。
参考注释火热(1) 非常热,火似的热 火热的太阳 (2) 十分亲近 打得火热 (3) 紧张激烈 火热的斗争生活 汤火(1).滚水与烈火。《素问·逆调论》:“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慄,是为何病?”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往往汤火间,身尽殻空存。” (2).比喻极端危险的事物或处境。《尹文子·大道上》:“民之长幼临敌,虽汤火不避。”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用能免羣生於汤火,纳百姓於休和。”《晋书·荀晞传》:“虽陷汤火,大义所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自独居,若离汤火,但觉凄寂。” (3).比喻极端焦虑、急迫的心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三:“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今輦轂下,民食不造岁,汤火之忧也。”《陈书·沉炯传》:“一者以年将六十,汤火居心,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復成童。” 谓烫伤和烧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黄栌》:“洗赤眼及汤火、漆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