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孙宸的《龙潭瀑布(为叶相即赋)》 全文: 黄蘖山高高压云,香炉矗天天氤氲。 上接银河三千尺,澎湃奔流万壑分。 潜通地轴昆崙底,惊醒龙湫龙卧起。 洪涛一喷万灵从,散为浓雾遍囊中。 春耕千里怜赤土,雨雾处处足三农。 阴旸辘轳任舒卷,忽尔澄空天宇见。 随云出岫木无心,乘风归山意更远。 山灵开凿自天奇,雪窦泠泠镇日垂。 青崖似激疏星落,阴洞疑连细雨飞。 真人高卧山之麓,勋名撒手还初服。 漱流枕石有馀閒,万里龙潭供濯足。 洗耳何须傲颖箕,乘槎还欲访支机。 仙源未遣跨龙去,圣代犹思载渭罴。
参考注释春耕 春季播种之前,翻松土地 春耕大忙季节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赤土 焙烧过的粘土 雨雾 如雾一般的小雨 雨雾笼罩了整个山城 处处(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三农(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