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江源的《饮马长城窟行》 全文: 驱车登边隅,四牡寒风呼。 云是古长城,坚永凝川涂。 举首见阴山,落日悬穹庐。 汉兵数饮马,秦人曾备胡。 长天绝飞鸟,荒堠鸣妖狐。 髑髅枕草根,恐是筑城徒。 往事不暇问,吾将吊扶苏。 故国岂不思,犹未平匈奴。 将遵充国讣,献上金城图。 功成受薄赏,拂衣归闲居。
参考注释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不暇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扶苏亦作“ 扶胥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