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嵲的《四月旦大雨昼夜不止者两日微水一夕暴涨》 全文: 山木绿阴暗,骇云当昼繁。 惊风乍掩冉,积雨连荒村。 映岫若银竹,泻涧如翻盆。 悬霤遂及旦,暗空还至昏。 长川怒方蓄,濁浪正崩奔。 暂见没岸草,已复侵山攀。 冲淑激远屿,聚沫旋林根。 劈箭摇定目,殷雷惊客魂。 俄吞众濑没,瀺灂成奫{上大下沦}。 波神信雄桀,灏漾方无垠。 傥不究其源,岂辨河渎尊。 朝盈暮已竭,暂满安足论。 明旦立沙尾,若带青沄沄。
参考注释惊风 小儿病名。急惊风、慢惊风的统称 掩冉亦作“ 掩苒 ”。1.披靡,偃倒。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緑,蓊葧香气。” 宋 苏轼 《和饮酒》之三:“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2).摇曳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池荷掩冉於左右,陇菊迤邐於东西。” (3).柔弱貌。 宋 苏辙 《寓居》诗之四:“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 宋 陆游 《感怀》诗:“阡眠香草茂,掩苒烟柳弱。” (4).轻盈柔美貌;柔和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临卭李生》:“女从水面掩冉而返。” 宋 辛弃疾 《喜迁莺》词:“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5).萦绕貌。 宋 王质 《游东林山水记》:“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緑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 明 高启 《焚香》诗:“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 积雨 长久下雨 积雨成灾 荒村 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