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免江南积欠二百七十万及浙江本年正供三十万两省在京臣工具摺谢恩诗以示之》 全文: 御宇十六年,敬勤盟宥密。 日久虞或懈,触事励无逸。 祗此保赤怀,自信始终一。 际和赖天庥,宜与民休息。 正供三百万,概免施恩恤。 念兹江浙地,财赋之所出。 岂能无水旱,曾未靳赈恤。 闾阎象如何,观民将启跸。 正逢大庆岁,慈宁开六帙。 两江积逋多,蠲除惟一律。 浙省岁额完,足占民俗质。 示嘉量宽徵,庶免追呼疾。 百工佐予者,寰海筹宁谧。 尔虽怀桑梓,予惟责名实。 但期一德同,言谢均奚必。 在易有至训,惠勿问元吉。
参考注释正供(1).常供;法定的赋税。《清会典事例·户部·赐复一》:“大兵屯驻西边,一切军兴徵缮,皆动支正供帑项,不使累及閭阎。”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正供之额,概从俭薄。” 清 梅曾亮 《黄个园家传》:“户部以正供入不充,募富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三节:“ 五代 租税,大抵正供以外,附征农器钱(每亩一文半)、曲钱(每亩五文)、匹帛钱、鞋钱、地头钱、蚕盐钱及诸包折科。” (2).正规的供品。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施恩 给予帮助或好处。也说“施惠” 施恩于人而不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