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过安河叠辛巳旧作诗韵》 全文: 辛巳过濡水,初命浚濡源。 安东及高阳,仿佛名同传。 圣女出易州,实与易水连。 岁久浸入沙,无足资灌田。 天然利民泽,可使虚渗乾。 发帑俾疏剔,其功非唐捐。 安河易新名,听予有后言。 虽云善其初,久要宜敬旃。 闸坝时脩治,俾毋滥轶川。 轮日以输溉,人和可格天。 经过示梗概,所重惟吁年。
参考注释疏剔清理剔除。 宋 苏辙 《民政策上·第五道》:“臣闻近代以来,天下之变备矣。世之君子随其破败而为之立法,补苴缺漏,疏剔棼秽,其为法亦已尽矣。” 唐捐落空;虚耗;虚掷。《法化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恭敬礼拜 观世音菩萨 ,福不唐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今汝此子,即是彼僊。由以强识,翫习世典,惟谈异论,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转未息,尚乘餘善,为汝爱子。” 季羡林 等校注:“唐捐:虚耗、废弃之义。”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昔功恐唐捐,异味今得饁。”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从事小説者,亦何必椎髻饰劳,黥容示节,而唐捐其本质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