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韩愈的《苦寒》 全文: 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 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 太昊弛维纲,畏避但守谦。 遂令黄泉下,萌牙夭句尖。 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 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 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觇。 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 而我当此时,恩光何由沾。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 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 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 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荧惑丧缠次,七龙冰脱髯。 芒砀大包内,生类恐尽歼。 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 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 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 鸾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 其馀蠢动俦,俱死谁恩嫌。 伊我称最灵,不能女覆苫。 悲哀激愤叹,五藏难安恬。 中宵倚墙立,淫泪何渐渐。 天王哀无辜,惠我下顾瞻。 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 生风吹死气,豁达如褰帘。 悬乳零落堕,晨光入前檐。 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 岂徒兰蕙荣,施及艾与蒹。 日萼行铄铄,风条坐襜襜。 天乎苟其能,吾死意亦厌。
参考注释耳纩指耳衣。 唐 韩愈 《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调和进梅盐。”按,纩,絮衣之丝。耳衣多絮棉,故名。 调和(1) 调解使和好 调和对立的观点 (2) 配合得适当;和谐 色彩调和 (3) 折中;妥协 (4) 混和;搀和 (5) 调味 非调和之有异。——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调味品 梅盐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唐 韩愈 《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调和进梅盐。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参见“ 盐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