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金履祥的《代张起岩和清塘诗》 全文: 清塘佳哉,上有横霄映汉之卿云,下有通川入海之流泉。 不舍昼夜扬清清,清流回环山奔迎。 暮雨层波绿,朝晖山气新。 呼吸溪光饮山渌,人人冰玉若为贫。 我欲买山居其间,囊中不靳金满籯。 明月清风对高士,丝桐一张酒五经。 俯看尘世几蚊蚋,须臾起灭败与成。 炎凉僅昕夕,晦朔分枯荣。 眼前突兀徒骇俗,死后灭没杳无闻。 孰若此地多君子,纯孝千古留风声。 天光浮动映松柏,地望流传光丘林。 太钧播群品,生灵本一心。 何况古人杰,由来毓地灵。 欲为混沌凿七窍,须凭天工挥五丁。 穷为乐善之君子,达为庙社之元勋。 于此地灵有愧无,鄙人敢此问诸君。
名句书法欣赏 眼前突兀徒骇俗,死后灭没杳无闻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眼前(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突兀(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骇俗亦作“駴俗”。震惊世俗。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三:“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明史·陈潜夫传》:“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駴俗。”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不吾知则亦已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直抒所见,虽多骇俗之论,而毅然不顾,此真有契于四依之真諦矣。” 灭没 无影无声 鸥鹭灭没。——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无闻(1) 没有名声;没有成名 默默无闻 (2) 指耳聋 耳无闻,目无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