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嵲的《过大包阁寄夏漕致宏》 全文: 积雪天欲晴,山深雾犹拥。 大包谁缔结,架壑一何耸。 崖倾石路仄,峡束惊波涌。 垂堂尚何言,颠坠虞接踵。 经过固已殆,却顾神屡悚。 前山净如洗,浩浩云根动。 崖花作蜜香,山童似猴拱。 旧乡迷远近,所历但如梦。 穷通久已忘,况此发种种。 犹欣故人近,宽我惧将恐。 语乱眉定颦,道旧腹应捧。 灯前侍儿出,花外寒烟重。 羇怀醉里宽,离念风前恫。 游宦愧吹竽,剧谈犹贾勇。 观君富声华,顾我成闒茸。 行台定匪赊,失喜欲距踊。
参考注释蜜香(1).木名。即沉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南越志》言 交州 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参见“ 蜜香树 ”、“ 沉香 ”。 (2).草名。又称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木香》:“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緑沉香中有蜜香,遂讹此为木香尔。” 山童(1).山村儿童。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山童采葛,入丹竇而忘归;野老紆花,向清溪而不返。” 唐 李白 《答从弟幼成》诗:“山童荐珍果,野老开芳尊。” 元 虞集 《后续咏贫士》诗之一:“山童衣百鶉,唤之愧匆匆。” (2).僧道或隐士的侍者。 唐 孙逖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随。” 宋 陈达叟 《<本心斋食谱>叙》:“客从方外来,竟日清言,各有饥色,唤山童供蔬饌,客尝之,谓无人间烟火气。” 元 袁桷 《题巨然<枫林雅集图>》诗:“山童注新泉,支鼎拾薪籜。” 清 厉鹗 《徵招·为蒋丈雪樵赋》词:“酒熟倒葫芦,有山童相待。” (3).谓山无草木。参见“ 山童石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