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文珦的《为修樗作歌》 全文: 我爱岩间古樗栎,蔽日参云过千尺。 樵苏来往作阴凉,不为风霜变颜色。 匠氏入林持斧斤,材无大小皆选抡。 豫章楩楠岂复有,独以无用全其身。 山僧历得养生理,故以岩樗自为比。 只把樛枝庇本根,肯夸美干招残毁。 幽人志士当勿疑,听我朗诵岩樗诗。 纵为梁栋或易挠,岩下清风无尽时。
参考注释樗栎(1).《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又《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后因以“樗櫟”喻才能低下。 唐 欧阳詹 《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櫟无妙姿。” (2).用为自谦之辞。 宋 苏轼 《和穆父新凉》:“常恐樗櫟身,坐缠冠盖蔓。”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下官樗櫟之才,岂足为元帅副。”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慙樗櫟,仰託蔦萝,良所深愿。” 日参每天上朝参拜。《新唐书·百官志三》:“文官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日参,号常参官。”《宋史·礼志十九》:“ 元丰 官制,朝参班序有日参、六参、望参、朔参,已著为令。” 千尺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