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宝昙的《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 全文: 太宗自是人中龙,黑闼未当鬼蜮雄。 穀城洺水龙自若,天遣此马收全功。 欻然一举雷电起,智名勇力不入耳。 身当矢石不忍嘶,我宁饮血不饮水。 人间只作拳毛看,谁知忠义事所难。 归来四海一家日,锦茵却覆黄金鞍。 万金赖有不死药,御手摩挲箭痕落。 西风顾影一长鸣,身在天闲意沙漠。 驌驦在御臣的卢,郭家师子诚仆奴。 画师画肉不画骨,权奇无乃天之徒。 宝墨淋漓三十六,几代流传到华屋。 真人固在马不亡,堪愧驽骀费粟。
参考注释太宗 开国第二代皇帝 高祖太宗法。——宋· 王谠《雅量》 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人中龙誉人之词。 晋 宋纤 隐居不仕,太守 马岌 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覩。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后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宋 苏轼 《孔北海赞》:“ 文举 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滩头遇 秋侠 , 秋侠 识为人中龙。” 鬼蜮(1) 害人的鬼和怪物 妖为鬼蜮必成灾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诗·小雅·何人斯》 鬼蜮实难测,魑魅乃不若。——黄遵宪《逐客篇》 (2) 比喻阴险的人。因鬼与蜮都是暗中害人之物(蜮:传说中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 鬼蜮欲出笼,九天有霹雾。——《天安门诗八首》 身受鬼蜮陷害,斗争不屈不挠。——《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