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著的《书范景山先丈逸事》 全文: 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 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 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 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 怀券售之人,枯骨吸掷弃,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 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 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 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 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 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 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 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 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 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 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 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 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 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 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 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 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参考注释枯骨 尸骨,也指死尸 掷弃见“ 掷弃 ”。 亦作“ 掷弃 ”。丢弃;抛弃。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六:“犹进步者必当掷弃其故步。” 老舍 《微神》:“初恋是青春的第一朵花,不能随便掷弃。” 公心(1) 公正之心,为公众利益着想的心意 (2) 共同之心 恻然哀怜貌;悲伤貌。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今天子……惻然动仁,欲使餘氓被惠。” 明 张居正 《乞宥言官疏》:“臣观 臺 疏中,尚有垂白父母在家,臣实惻然怜之。” 朱自清 《儿女》:“下车时,看着他的害怕与累赘,很觉恻然。” 忘我 不考虑个人 忘我地工作 先妣(1) 先祖之母;亡母 先妣尝一至。——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 先妣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