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汪廷讷的《香柳娘》 全文: 是七重铁城。 是七重铁城上有七层铁网。 下有十八鬲。 鬲中有铜蛇。 长万馀丈。 眼如掣电。 齿似刀山。 身出猛火。 但见罪人。 便。 咆哮怒逞。 旦:躲过他如何净:更有。 刀林剑树包罗定。 旦合掌云:善哉善哉丑:这个犹自可。 又有十八狱卒。 头如罗刹头。 口如夜叉口。 有六十四眼。 眼迸铜丸。 钩牙喷火。 烧阿鼻城赤如镕铜。 尽炎炎焰腾。 尽炎炎焰腾锋刃火中生。 道旁蟒蛇劲。 旦:请问这狱中敢无妇人么。 丑:男子虽多。 妇人不少。 外净丑合:这阎罗典刑。 这阎罗典刑。 至公至明怎肯教。 妇人侥倖。
参考注释至公(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月能多少,又著麻*衣待至公。”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某向以孤危之迹,当羣论汹涌之时,犹赖至公遏以清议,保全至此,恩德可量。” 至明(1).极贤明。《荀子·正论》:“天下者……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汉书·文帝纪》:“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宋 叶适 《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尹言过矣。上至明,岂重 逻 轻尹哉!” (2).以指贤明的君主。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至明在上,无远弗宾。” (3).极光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天出至明,众知类也,其伏无不炤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