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榦的《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 全文: 物理须深玩,人心定不凡,棣华春竞秀,鸿影暮相衔。 天性人为贵,同胞岂异心。 疾行迷后长,思昔更伤今。 忆昔防提日,堂前聚戏嬉。 利心驱逸马,分背欲何之。 富贵真余事,儿孙亦后身。 四支先自贼,骈拇若为人。 矢束折应难,叶密根无托。 斯道固昭然,叹息人何莫。 儒衣而儒冠,满口谈诗书。 君看鬩墙心,异类诚不如。 我行箕山颠,上有贤弟兄。 高节振颓俗,余芳丐后生。 二父及诸郎,异世真一体。
参考注释儒衣(1).犹儒服。《后汉书·儒林传论》:“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於邦域矣。”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儒衣山鸟怪, 汉 节野童看。” (2).指穿儒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儿明作丈夫装,出与当世儒衣儒冠者流周旋晋接。” (3).借指儒生。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儒衣羞此别,去抵 汉 公卿。” 儒冠(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口谈 口头叙说 诗书(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