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十二·左记室(咏史)思》 全文: 昔闻东陵侯,种瓜隐青门。 全身复全名,翘景驰神魂。 博望奉明诏,西去穷河源。 天马大宛来,凿空最蒙恩。 桑梓或匪重,金紫或匪尊。 天机薄者流,颇复艳朱轩。 客卿西上书,季子北陈言。 聂政暴韩市,田光刎都门。 长啸非我徒,永言乐丘园。
参考注释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金紫(1).见“ 金印紫綬 ”。 (2).金鱼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仕五十年,一为尚书,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践司徒,三居保傅,阶崇金紫,爵极国公。” 明 陆粲 《庚巳编·见报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数辈出迎。”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