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解之昂的《游武夷》 全文: 石出水声急,木落山容宽。 野马乍脱羁,方知天地非人间。 既无子陵志,甘老垂渔竿。 又无子房遇,挟策干天颜。 胡为红尘中,汨没不复还。 武夫晚护入山县,壮士晓舆登峻关。 一身系官囚,半刻怡神难。 临风忽长啸,白首空悲叹。 扁舟适然过渡口,武夷闽越为名山。 仙灵应喜远客至,寒泉弄玉峰垂鬟。 猿啼鹤唳山月白,坛高石润天风寒。 人间百年如一瞬,山中长夜何漫漫。 琼津漱罢万虑绝,飘飘思入秋云间。 浮世之乐兮不足恃,虚名渐逼头生斑。 劝君归去来,自有延年丹。 长生未可期,聊复居尘寰。 呼童明朝剩载酒,要穷九曲飞仙湍。 仙人对饮道翁劝,大家写入图中看。 图中看,倦归去。 不须事业问平生,万里蛮烟障前路。
参考注释子陵严光 的字。 东汉 馀姚 人。曾与 汉 光武帝 刘秀 同游学, 刘秀 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 洛阳 ,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 富春山 。 唐 刘长卿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诗:“且习 子陵 隐,能忘生事忧。”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 宋 范仲淹 《过方处士旧隐》诗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庐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钓臺在。”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渔竿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