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西湖竹枝歌九首》 全文: 苏小门前花满株,苏公堤上女当垆。 南官北使须到此,江南西湖天下无。 鹿头湖船唱郝郎,船头不宿野鸳鸯。 为郎歌舞为郎死,不惜珍珠成斗量家住城西新妇矶,劝君不唱缕金衣。 玭琶元是韩朋木,弹得鸳鸯一处飞。 劝郎莫上南高峰,劝郎莫上北高峰。 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湖口楼船湖日阴,湖中断桥湖水深。 楼船无梍是郎意,断桥有柱是侬心。 病春日日可如何?起向西窗理琵琶。 见说枯槽能卜命,柳州弄口问来婆。 小小渡船如缺瓜,船中少妇竹枝歌。 歌声唱入箜篌调,不遣狂夫横渡河。 石新妇下水连空,飞来峰前山万里。 妾死甘为石新妇,望郎忽似飞来峰。 望郎一朝又一朝,信郎信似浙江潮。 床脚耆龟有时烂,臂上守宫无日销。
参考注释日日(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如何(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