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还家呈伯氏》 全文: 去日樱桃初破花,归来著子如红豆。 四时驱迫少须臾,两鬓飘零成老丑。 永怀往在江南日,原上急难风雨后。 私田苦薄王税多,诸弟号寒诸妹瘦。 扶将白发渡江来,吾二人如左右手。 苟从禄仕我邅回,且慰家贫兄孝友。 强趋手板汝阳城,更责愆期被词诟。 法官毒螫草自摇,丞相霜威人避走。 贱贫孤远盖如上此,此事端于我何有。 扛囊粟麦七十钱,五人兄弟二十口。 官如元亮且折腰,心似次山羞曲肘。 北窗书册久不开,筐箧黄尘生锁钮。 何当略得共诗论,况乃雍容把杯酒。 意气敷腴贵壮年,不早计之且衰朽。 安得短船万里随江风,养鱼去作陶朱公。 斑衣奉亲伯与侬,四方上下相依从。 用舍由人不由己,乃是伏辕驹犊耳。
参考注释手板(1) 〈方〉∶手掌 (2) (手板儿)体罚用的打手心的板子 (3) 见“手版” 阳城(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愆期 失约;误期 归妹愆期,迟归有时。——《易·归妹》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卫风·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