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棣的《送李明甫召除奉常簿》 全文: 壑主临轩达四聪,皎如丽日明高穹。 倾葵发蔀烛幽隐,熙然万物还春风。 鼎新百度跻时雍,西垣东省罗鹓鸿。 锋车趣召无虚日,高阳才子咸登庸。 古桃小垒江之东,迩来庆事何其丰。 使君已秉螭坳笔,尺一于今召我公。 我公智略真夔龙,剑佩合侍明光宫。 升平雅乐欲大备,暂借笔管调笙钟。 奉常地峻位望隆,不与列棘监寺同。 文传章句群经外,器识錞于众乐中。 不愿封侯食万钟,不羡乘云游攀桐。 羡公此行登仙去,蜚声直上彻九重。 上方更化归醇醲,论思献纳宜舂容。 凝旒若访草茅士,余论无忘采菲葑。
名句书法欣赏 升平雅乐欲大备,暂借笔管调笙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升平太平 升平之世 歌舞升平 雅乐 古代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大备一切具备;完备。《庄子·徐无鬼》:“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成玄英 疏:“备,具足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其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陆 后再膺存问,九十七而下世,饰终赠諡之典大备,尤非 董 所敢望。”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二章:“考 中国 钱币之兴,当在 神农 日中为市之后,而至於 成周 ,则文物之盛已称大备矣。” 笔管笔杆。《初学记》卷二一引 晋 王羲之 《笔经》:“昔人或以瑠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躓矣。”《说郛》卷七三引 唐 卢言 《杂说》:“有人於笔管上刻《从军行》,人马毛髮皆备,云用鼠牙刻。”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鹊上梁》:“见二鹊构巢,共衔一木,大如笔管,长尺餘。” 调笙吹笙。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诗:“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宋 周邦彦 《少年游》词:“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生]春纤冷,想緑纱深处,小妇调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