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石宝的《拟古》 全文: 阅世贵知忌,肮脏始多愆。 趾发物已迕,意行悔相连。 苦抱叔夜僻,谁辨箕季贤。 坦枉固有分,直丝宁改弦。 岂不悟裸挝,贾祸几席前。 鸿鹄各负志,輮方岂成圆。 出门欲学步,足乱首忽颠。 何如执坚贞,岁晏循固然。 王道本宽衍,锲薄世谓良。 鞟革大始裂,箠轭齐已僵。 虽剔毫末疵,不顾根本伤。 譬彼几上琴,轸急宁久张。 中行任智败,季孙以敛亡。 覆车鉴不远,胡为复周章。 庙堂宜有枢,开阖道始昌。 凭谁用杨绾,暂为辍丝簧。
参考注释中行(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3). 唐 宋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4).复姓。 汉 有 中行说 。见《史记·匈奴列传》。 季孙复姓。 春秋 时 鲁 有 季孙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