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翁合的《贺参政生日古风》 全文: 国朝启运星聚奎,太极夫子生濂溪。 圣远言湮开众迷,接引伊洛为航梯。 乾精神粹星端拶,纸上陈迹俱筌蹄。 南来道统坠涂泥,我考亭翁重挈提。 及肩诸子户牖低,有山突兀宫墙西。 道则高矣身颠挤,嘉禾瑞草来庭闱。 种之美也无稗荑,公尤硗硗头峙犀。 笔下绝去翰墨畦,删后既醉涂凫鹥。 三十年前塔上题,只今待漏听朝鸡。 排海摧嵩鳞屡批,肯美宫室奉妾妻。 广厦峨冠讲若稽,我欲托国谁放麑。 知公可仗为筑堤,保我子孙安烝黎。 谁贤稚老空自赍,有德与位至公齐。 言如车行是軏輗,尼山上有孤凤栖。 惟伋传道如取携,鲤与白也难之隮。 西山家学有根柢,眼中三世琮璋珪。 言行一一玩诃诋,此福如海难测蠡。 番番黄发齿且儿,倘可撰杖李蹊。
参考注释广厦 高大的房屋 峨冠亦作“峩冠”。高冠。 唐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诗:“银河倒泻君王醉,灎酒峩冠眄 西子 。”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我生不识 柏梁 建章 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则待人前卖弄些好粧梳,扮一个峩冠士大夫。”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虽厚禄重臣,峩冠世儒,罔不効力。” 托国谓以国事付托﹔受国事付托。 放麑亦作“ 放麛 ”。《韩非子·说林上》:“ 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与之。”后以“放麑”为仁德之典。《东观汉记·光武纪》:“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四:“吾闻 中山 相,乃属放麑翁。” 明 张居正 《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书》:“盖度彼既感吾放麑之恩,而又适愜其平生之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