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知非》 全文: 因君知非问,诠较天下事。 第一莫若禅,第二无如醉。 禅能泯人我,醉可忘荣悴。 与君次第言,为我少留意。 儒教重礼法,道家养神气。 重礼足滋彰,养神多避忌。 不如学禅定,中有甚深味。 旷廓了如空,澄凝胜于睡。 屏除默默念,销尽悠悠思。 春无伤春心,秋无感秋泪。 坐成真谛乐,如受空王赐。 既得脱尘劳,兼应离惭愧。 除禅其次醉,此说非无谓。 一酌机即忘,三杯性咸遂。 逐臣去室妇,降虏败军帅。 思苦膏火煎,忧深扃锁秘。 须凭百杯沃,莫惜千金费。 便似罩中鱼,脱飞生两翅。 劝君虽老大,逢酒莫回避。 不然即学禅,两途同一致。
名句书法欣赏 既得脱尘劳,兼应离惭愧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得脱(1).谓得以脱身。《宋书·谢晦传》:“ 晦 虑不得去,甚忧惶,及发 新亭 ,顾望 石头城 ,喜曰:‘今得脱矣!’” (2).佛教语。谓得以脱去生死之苦。《未曾有因缘经》卷下:“偿因缘毕,自当得脱。”《正*法念处经·地狱品十》:“若恶业尽,无气烂坏於彼地狱,尔乃得脱。” 尘劳(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2).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劳累。 前蜀 李珣 《渔父歌》之三:“终日醉,絶尘劳,曾见 钱塘 八月涛。” 宋 秦观 《满庭芳》词之二:“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谁听。” 郭沫若 《<屈原>与<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样从 香港 回来的,在极端的险厄之后,尘劳未定,便委屈他来担任了这一次的苦役。” 惭愧(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