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惠泉山房》 全文: 昔来游惠泉,听松试竹垆。 八角石栏干,明汲转辘轳。 茶香涤尘虑,泉脉即此夫。 重临探灵源,乃知别一区。 石梯拾级登,高下置精庐。 潇洒绿琅玕,峭茜青芙蕖。 山茶及水仙,放香妍且都。 西北有空洞,洞前方塘虚。 淙淙出甘源,苓芬石髓腴。 对之坐逾时,笑我前遭徒。 境亦不可穷,奇亦难悉胪。 名泉自千古,岂藉膻芗吾。
参考注释石梯石级;石台阶。 唐 薛能 《凌云寺》诗:“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 唐 温庭筠 《清凉寺》诗:“松飘晚吹摐金鐸,竹荫寒苔上石梯。”《西游补》第十三回:“两个竟像相知,一头笑,一头走,走过一张石梯,忽见临水洞天。” 拾级 逐级登阶 拾级而上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精庐(1).学舍,读书讲学之所。《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 清 瞿鸿禨 《与缪荃孙书》:“ 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 (2).佛寺;僧舍。《北齐书·杨愔传》:“至 碻磝戍 ,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贾岛 《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