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五迈的《简复斋陈寺丞子表夫知丞并呈真西山》 全文: 复斋吾之师,高山俨标致。 仆尝函丈间,乞得四箴字。 及来仕京华,登门愿受记。 复斋首肯之,赠言简而杀。 杀身可成仁,舍生甘取义。 此生尚可轻,圭黍眇爵位。 仆退书之绅,隽永言有味。 充员京兆幕,万一可行志。 赧颜斥吏胥,冷眼视权贵。 婉婳孤无朋,旁观辄相忌。 朝肆缉缉谗,暮遭申申詈。 圣主初临轩,不才叨考试。 诸贤惮生语,一律爱软媚。 我喜众所惊,人取我必弃。 间有植私恩,了不恤公议。 枘鉴不相投,罟护焉得避。 补被去候潮,襁褓有幼稚。 需辰之良山,解缆辞清渭。 邂逅复斋子,入京方卸辔。 为言东湖上,英才日以萃。 穷伊洛渊源,传紫阳位置。 要使莆三邑,薰为善良地。 仆也间斯言,归心一两翅。 平生真西山,赤心爱善类。 诲我以沉潜,意同言小异。 二公负名节,可望不可企。 勇退在盛年,高卧看儿戏。 我行拜二公,颜面傥无愧。 作诗欠硬语,呈似贤昆秀。 谨勿示他人,恐为吾党累。
名句书法欣赏 间有植私恩,了不恤公议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私恩私人的恩惠。《韩非子·饰邪》:“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制詔御史: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汉书·匡衡传》:“不以私恩害公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庸闲斋笔记>褒贬未允》:“一则谓 左公 不感私恩,专尚公义,疑其卓卓能自树立,而羣相推重焉。” 了不绝不;全不。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宋 苏轼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 金 元好问 《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公议(1) (2) 众人的议论 自报公议 (3) 关于国家的事情,以公众利益为标准而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