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送师厚归南阳会天大风遂宿高阳山寺明日同至》 全文: 往日送子春风前,春风酣酣杏正妍。 今来送归秋风后,秋风搣搣沙满川。 马鬣斜倾毛瑟缩,驭吏噤唫足后先。 弊裘吹裂寒入骨,枯株磨戛火欲燃。 忽逢古寺出岩腹,与君下马相留连。 殿堂高下就山势,松柏森耸侵云巅。 长廊落叶卷若扫,丈室垂幔翻如褰。 像塑神母乳九子,抱携抚玩皆可怜。 却令远客自生念,欲见幼稚心烦煎。 拥炉对坐日昏黑,龛灯共借僧榻眠。 虽然覆衣冷如铁,不及在家贫无氊。 曲肱难寐要天晓,两股冻痹仍筋挛。 桹桹残夜未鱼响,起看昴毕倾西躔。 怒号斗息东方白,童仆整肃吾将还。 老僧扫壁持笔砚,请予强此题岁年。 出门并辔至山店,茅屋揭尽余尺椽。 又据胡床一谈笑,君不解饮聊开筵。 程次都无五百里,箧中可乏一囊钱。 拂衣频起畏日昃,应恐慈母心悬悬。 顾我便当江海去,却思此地何由缘。
参考注释出门(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并辔 并驱,骑马一同走 遂与并辔而归。——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山店山中客店。 唐 岑参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词:“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邨社迎神鼓。”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尺椽一尺长的屋椽。指极小的房屋。 三国 魏 曹植 《毁故殿令》:“ 秦 之灭也,则 阿房 无尺椽。”《新唐书·刘晏传》:“户纔千餘,居无尺椽。” 宋 苏轼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小斋戏作》诗:“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