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之道的《华亭风月堂避暑》 全文: 大哉天休何穹窿,惟王配天居域中。 东西南北乃四裔,盛德可使车书同。 吾皇中兴继商武,小雅不复歌车攻。 年来幽障灭烽燧,梯航航里来夷戎。 华亭涉海古岩邑,商民填委百货通。 雕题交趾在何许,但见巨舰浮苍龙。 国家怀远固有道,缓征薄税垂无穷。 名官市舶司置长,往往所任多名公。 洪侯才望在人右,暂此出使良忡忡。 使台雄胜压湖水,飞桥百尺如垂虹。 作堂枕水傍风月,想见浩气盘高空。 我来五月过淫雨,炎云烈日方烛烛。 登临不独眼界豁,一洗烦暑清心胸。 偕行相遇二三子,吴赵与我并王钟。 高谈亹亹到莫逆,围碁把酒还从容。 轻风拂拂动襟袖,明月炯炯窥帘栊。 湖光十顷碧上下,身世怳在玻瓈宫。 何人倚槛正横笛,数声裂石开云峰。 忽然琵琶又继作,罄此百榼谁能供。 夜阑归去不成寝,卧听湖外鸣丰隆。
名句书法欣赏 登临不独眼界豁,一洗烦暑清心胸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独 连词。不但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眼界 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窗中缟练舒眼界。——苏轼《和子瞻雪浪斋》 烦暑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心胸 犹“心中”,“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