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大凌河咏事》 全文: 明守大凌河,尽悉其精锐。 坚城与深壕,步步进攻备。 文皇谓得此,馀易取次第。 顾彼防禦严,因为困围计。 离城度五里,筑墙掘堑邃。 周立我军营,庚癸呼难递。 时攻其外堡,降者踵相继。 来援截锦州,战胜常夺帜。 援绝城中窘,粮尽人相食。 大寿乃出降,诳出锦州避。 方当攻堡时,圣谕实录记。 明示诸大臣,勇者勿重勚。 彼其捐躯效,可一莫再试。 以此众愈奋,争前敌王忾。 大德曰好生,仁以行勇智。 向者尝用兵,赏罚期明晰。 出众巴图鲁,佳名亦时赐。 其人以被旌,勇往无不至。 颇有死绥者,矜怜念弗置。 设如我祖谕,安得有其事。 憬然悔失筹,未习兵所致。 先见邀天佑,孙臣服且愧。 敬成长言志,且以告后嗣。
参考注释死绥(1).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 (2).效死沙场。 唐 杜牧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3).指死于战事者。 唐 陈子昂 《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餘魂,更参授鉞之任;死绥之魄,復同挟纊之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方振声 以县丞謚‘义烈’,俱照知府例卹,则皆出特恩。盖我圣朝崇奬死绥不遗微末如此也。” 怜念 思念;关怀 怜念伤员 令人怜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