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宰的《简张槃斋以国朝四君子文易南华经》 全文: 我宋百年间,人物两汉上。 堂堂司马公,奥学迈舒同。 庐陵祖韩孟,首以六经唱。 升堂子曾子,功亦孟氏抗。 荆舒徇偏见,晚拂天下望。 斯文价金玉,表表足相尚。 一编谁篡聚,百世得宗匠。 晴窗一开卷,璀璨罗万象。 馀功堕毫颖,云烟起千嶂。 老我尤患馀,苦学殊少壮。 适越资间甫,箧笥增冗长。 之子秀儒林,笔力锦江浪。 九原如可作,四子推辈行。 殷勤特送似,或可起遗忘。 潦园有傲吏,所乐在閒旷。 插架有全收,引领祈拜贶。 所志逍遥游,不受鹍鹏诳。 他年子奋飞,荣问日休畅。 濠梁如有意,回首问无恙。
参考注释逍遥游《庄子》篇名。篇中借用大鹏和小鸠、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观环境,主张各任其性,放弃一切大小、荣辱、死生、寿夭的差别观念,便能逍遥自在,无往而不适。后用以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玩。 唐 陆龟蒙 《补沉恭子诗》:“虽非放旷怀,雅奉逍遥游。携手桂枝下,属词山之幽。” 宋 苏轼 《九日次定国韵》:“会当无何乡,同作逍遥游。” 郭沫若 《当前诗歌中的主要问题答诗刊社问》:“地球自转一周,坐在地上不动的人,也算作了逍遥游。” 鹍鹏(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