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吕胜己的《满江红(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贬罢,归次长沙道中作)》 全文: 忆昔西来,春已暮、余寒犹力。 正迤逦、登山临水,未嗟行役。 云笈偶寻高士传,桃川又访秦人迹。 向此时、游宦兴阑珊,归无策。 归计定,归心迫。 惊换岁,犹为客。 还怅望、家山千里,迥无消息。 □□不堪泥路远,烟林赖有梅花白。 为孤芳、领略岁寒情,谁人识。 於时部使者一二人,修私怨,攘微功,阴加中伤,不遗余力。 有一故人当道,甚怜无辜,津送之意甚动,逆旅不至狼狈者,故人之恩也,遂发兴於风雨梅花之间。
参考注释使者(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一二(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私怨 因私人利害而结下的仇恨 微功细小的功劳。常用作谦词。《后汉书·班超传》:“ 超 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庶立毫氂,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太祖 遂为 魏公 矣”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吾以微功见録,位为宰相。” 中伤 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后汉书·杨秉传》 不遗余力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出来,一点都不保留,形容尽心尽力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战国策·赵策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