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先秦左丘明的《介之推不言禄》 全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参考注释贪天之功 把天然所成之功归为自己所有。泛指把集体或他人的功劳都记在自己的名下 以为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上赏最高的赏赐;重赏。《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汉书·武帝纪》:“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元史·忽林失传》:“父从 世祖 亲征 阿里不哥 ,以功受上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雄》:“事闻, 秦 受上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