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季貍的《秦女行》 全文: 姜家家世居淮海,郎罢声名传海内。 自从贬死古藤州,门户凋零三十载。 可怜生长深闺里,耳濡目染知文字。 亦尝强学谢娘诗,未敢女子称博士。 年长以来逢世乱,黄头鲜卑来入汉。 妾身亦复堕兵间,往事不堪回首看。 飘然一身逐胡儿,被驱不异犬与鸡。 奔驰万里向沙漠,天长地久无还期。 北风萧萧易水寒,雪花席地经燕山。 千杯虏酒安能醉,一曲琵琶不忍弹。 吞声饮恨从谁诉,偶然信口题诗句。 眼前有路可还乡,马上无人容我去。 诗成吟罢只茫然,岂意汉地能流传。 当进情绪亦可有想,至今闻者犹悲酸。 忆昔中郎有妇子,亦陷虏中垂一纪。 暮年不料逢阿瞒,厚幣赎之归故里。 惜哉此女不得如,终竟老死留穹庐。 空余诗话传凄恻,不减胡笳十八拍。
参考注释可怜生(1).生,词尾,无义。可爱。 宋 赵彦端 《虞美人·刘帅生日》词:“风流桩树可怜生,长与柳枝桃叶、共青青。” 清 赵执信 《女冠子·赠金仙》词:“可怜生,风里纤纤柳,花前恰恰鶯。” 古直 《送人之闽》诗:“江山如此可怜生,若箇中宵仗剑行。” (2).生,词尾,无义。可悯。 清 黄景仁 《雨中花慢·不寐》词:“梦都抛我,忒可怜生。” 深闺 旧指富贵人家的闺房 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终日耳濡目染,不学自会三分 文字(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