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魏晋蔡琰的《悲愤诗》 全文: 嗟薄祜兮遭世患。 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 历险阻兮之羗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 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冖=宀}当寝兮不能安。 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 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茍活兮无形颜。 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 沙漠壅兮尘{冥冖=宀}{冥冖=宀}。 有草木兮春不荣。 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 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 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 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 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 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 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 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 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 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 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 心怛绝兮死复生。
参考注释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