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对山斋作歌》 全文: 烟雨楼傍搆溪斋,面面波光罨纱牖。 而我名之曰对山,对山之义人知否。 斋前堆石颇玲珑,如堂如霍如冈阜。 虽非取于太湖遥,塞峦为我藏斯久。 取之无尽用不竭,明月清风与共友。 粗皮诡质戴苍苔,树根受气仍盘纠。 待其抽枝并发叶,何异四邻旧林薮。 彼以大称此小胜,真何必是假宁否。 坐向屹□一冁然,聊学参军为享帚。
参考注释之无(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明月清风犹清风明月。比喻超尘脱俗的悠闲生活。 明 沉采 《千金记·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 与共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 荣辱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