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祁顺的《自衡阳至宝庆》 全文: 湖南千里道,纵目楚天宽。 村僻人烟少,山深草木寒。 钩辀连日听,霢霂几时乾。 随寓安吾分,不嗟行路难。
参考注释村僻(1).偏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此处村僻荒羌(芜),那人烟最稀。”《水浒传》第三七回:“又见打麦场边屋后,是一条村僻小路。” (2).指村野偏僻之处。《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 玄德 ,曰:‘将军莫非破 黄巾 刘玄德 否?’ 玄德 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 人烟 住户的炊烟,借指人家,住户 没有人烟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