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祁顺的《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二十三·平越伸冤》 全文: 虞典钦恤具,周书敬慎存。 明刑此为准,所贵多平反。 平越有死狱,公为伸其冤。 灯前求生意,笔底回春温。 于门日高大,阴德遗子孙。
参考注释虞典指《书·虞书》。《后汉书·郎顗传》:“‘节彼南山’,咏自 周 《诗》;‘股肱良哉’,著於《虞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大舜 巡岳,显乎《虞典》。” 唐 张说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 轩臺 百年外,《虞典》一巡中。” 明 何景明 《郊观二十二韵》:“柴望兼《虞典》,登封畧 汉 模。” 钦恤见“ 钦恤 ”。 亦作“ 钦卹 ”。谓理狱量刑要慎重不滥,心存矜恤。语本《书·尧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南朝 宋 刘彧 《宽刑诏》:“朕务存钦卹,每有矜贷。” 唐 白居易 《止狱措刑策》:“至若尽钦恤之道,竭哀矜之诚,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五者恤刑之法也。”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赐钦恤刑狱敕书表》:“臣与被德音,当宣上意,惟尽哀矜之理,庶符钦恤之心。”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况奉钦恤詔,正当蠲涤辰。” 敬慎恭敬谨慎。《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鑠,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唐 元稹 《镇圭赋》:“尽举凡而得一,故相传而莫二。义存敬慎,道在底绥。” 明 方孝孺 《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由义则安,蹈利则危。敬慎则获福,恣肆则致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