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过紫阳书院》 全文: 书院以明学,亦欲真材铸。 况名曰紫阳,晦翁教应溯。 宁徒词藻贵,甚之情面付。 德潜昔掌此,或尚工章句。 而其实行卑,没后乃败露。 则我向所誉,亦失假借处。 知人信难㦲,于予改是惧。
参考注释假借(1)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外力 (2) 六书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容忍 (5) 宽容 大王少假借之。——《战国策·燕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