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解愠书屋作歌》 全文: 古称大禹下车泣,所为民心不若尧舜时。 是则重华歌解愠,亦将因击壤之民稍异顺帝之则不识而不知。 三帝之德讵相远,曾未百年世风日下已如斯。 逮今三千馀年俗更降,而且九州之外户益滋。 于斯时也,乃欲一夫一妇皆得其所无愠色,是犹求雪于夏,其必无也夫何疑。 是以吾居解愠书屋,惟是恧焉增忸怩。
参考注释相远相异;差距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宋 苏轼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 汉 之与 秦 , 唐 之与 隋 ,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翻印木刻》:“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世风日下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如斯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