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孔武仲的《猗猗堂下竹》 全文: 猗猗堂下竹,我来初萌芽。 生意甚蹇薄,才能出泥沙。 狂霖一夕作,霹雳连轰车。 回首未几日,其成何速耶。 修然数尺高,秀色蔚以佳。 余阴过盆池,喜跃见鱼鲑。 乃知地道敏,不待岁月赊。 念彼远游子,联翩入京华。 势利勇奔趋,被服争豪奢。 外虽逐喜好,顾盼相陵夸。 中乃昏智识,有损无增加。 曾竹之不如,徙比草木花。 经风已簸落,枯槁良可嗟。 而我方涉世,浩渺无津涯。 因竹亦自悟,慨歌窗日斜。
参考注释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草木(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