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送翟公巽赴中书舍人》 全文: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参考注释光明(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不计 不计较;不考虑 不计成本 不计个人得失 衰弊犹衰败。《三国志·蜀志·孟光传》:“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诗道至 宋 人已自衰弊,而又专以此相尚,才识如 东坡 ,亦不免波荡而从之。”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偶见一篇它的社论,大意说,一国当衰弊之际,总有两种意见不同的人。”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