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 全文: 怜君将帅虽有种,多君智慧初无师。 篇章俊发已可骇,丹青妙绝当谁知。 自言五色苦乱目,况乃旨酒长伤脾。 手狂但可时弄笔,口病未免多微词。 歌钟一散任池馆,幅巾静坐空书帷。 偶从禅老得真趣,此身不足非财訾。 世间翻覆岸为谷,猛兽相食虎与罴。 逝将得意比春梦,独取妙语传清诗。 眼看宫酿泻酥酪,未与村酒分醇漓。 解鞍骏马空伏枥,寄书黄狗闲生厘。 江山平日偶有得,不自图写浑忘之。 临窗展卷聊自适,盘礴岂复冠裳羁。 欲乘渔艇发吾兴,愿入野寺嗟儿痴。 行缠布袜虽已具,山中父老应嫌迟。
参考注释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乱目扰乱视觉。《庄子·天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淫音譟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 宋 梅尧臣 《淮雨》诗:“雨脚射 淮 鸣万鏃,跳点起沤鱼乱目。” 况乃亦作“况乃”。亦作“况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餘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 唐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况乃江枫夕,和君《秋兴》诗。” (2).何况;况且;而且。《后汉书·王符传》:“以罪犯人,必加诛罚,况乃犯天,得无咎乎?”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初发彊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兹情已分虑,况廼协悲端。” 宋 王安石 《酬冲卿月晦夜有感》诗:“夜云不见天,况乃星与月。” 旨酒美酒。《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孟子·离娄下》:“ 禹 恶旨酒,而好善言。”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华樽旨酒,綺席嘉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