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则礼的《水龙吟(秋兴)》 全文: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 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猗眠、水云萦舍。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 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名句书法欣赏 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牵衣见“ 牵裾 ”。 儿女(1) 儿子和女儿,子女 儿女成群 (2) 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泪,君休滴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欢笑 因欢乐而产生笑声 欢笑的人群 同社(1).犹同乡,同里。古以二十五家为一社。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二:“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 (2).志趣相同者结社,互称同社。亦谓同在一社。 宋 朱熹 有《己未九日诸友载酒见过次韵为谢并呈同社诸名胜》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订游》:“明日乃花朝令节,小弟与同社诸友,各出分资,就在 虎丘寺 中,做一箇胜会。” (3).犹同学。 明 清 时,乡社皆立社学,同社学习者,称“同社”。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二:“石桥执经予最少,十年同社夜臺多。”参阅《续文献通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