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杨寿的《听琴歌·其五》 全文: 一鼓天风生,再鼓山月明。 苍龙夜啼老蛟泣,孤鸾别鹤不敢鸣。 一弦宫,牛鸣古盎应黄钟。 二弦商,梧桐叶落敲银床。 三弦角,野猿暮啸岩花落。 四弦徵,百啭黄鹂绿阴里。 五弦羽,洞庭萧萧落寒雨。 大宫小宫错杂弹,一堂鱼水情交欢。 我闻此声重太息,历代圣贤能作述。 杏坛千古有遗音,何须更听湘妃瑟。
参考注释四弦指琵琶。因有四弦,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生别离》诗:“别离四弦声,相思双笛引。” 宋 姜夔 《浣溪沙》词:“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驛意难通。” 百啭鸣声婉转多样。 南朝 梁 刘孝绰 《咏百舌》:“孤鸣若无时,百囀似羣吟。” 唐 贾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囀流鶯绕 建章 。”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二:“百囀黄鸝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 黄鹂鸟名。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禽。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鸧鹒或黄莺。 南朝 梁 何逊 《石头答庾郎丹》诗:“黄鸝隐叶飞,蛺蝶縈空戏。” 唐 杜甫 《绝句》之二:“两箇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四月天,黄鹂低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