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过沛县》 全文: 我过沛县境,不见沛县城。 移城向西北,高处谋久恒。 实因壬寅潦,追忆心犹怦。 河决青龙冈,一片水铺平。 埤堄为之湮,老幼为之惊。 嗟嗟我赤子,忍弗救其生。 蠲租岂待言,赈饥缱遥情。 那论极次贫,踰年周济增。 即今河虽复,涸地已可耕。 虑其乏颗粒,借*种资经营。 旧城地本洼,移建就高坪。 老幼来谢恩,幸少鸠鹄形。 痛定思事前,怜之惭愧并。
参考注释蠲租免除租税。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由是推之, 唐 初以前,必皆有蠲租故事,中世方不然。”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熙朝财赋》:“宫中诸费,不及 明 季十分之一,故蠲租减赋,史不絶书,而库藏充裕。”《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 乾隆 时,虏最贪诈,恶租税厚敛,有黷货之名,且不能不归诸府库,乃时时蠲租以市惠。” 赈饥见“ 賑饥 ”。 亦作“ 賑飢 ”。救济饥民。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而于弭盗賑飢,尤为切要。”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二》:“既而 淮 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賑饥之例。” 清 郑世元 《官赈谣》:“黄鬚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賑飢。”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賑飢济困之事兴。” 遥情高远的情思。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中觴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元 袁裒 《求志赋》:“寄遥情於冲漠兮,将弭节乎艺圃。” 明 刘基 《吊岳将军赋》:“寄遥情於悲歌兮,识忘亲之不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