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郑獬的《送方元忠》 全文: 京师恶尘土,两足没至踝。 狂风暴然作,塞天赤如赭。 事牵或出门,复又无驴跨。 垢汗黏透衣,留迟固不遐。 走归扫一室,凉泉急倾洒。 琢琢客扣门,置帽懒出迓。 呼童揖客进,客语惊邻舍。 自夸已得计,归舟即日驾。 风尘久厌苦,喜此脱去乍。 淮影贮苍山,飞峰皆倒挂。 霜月秋晖明,乾坤曝图画。 往往穷谷间,贤豪伏其下。 去而从之游,精粗得陶冶。 剖发露光铓,爬罗无缝罅。 豨膏滑两轴,直纵飞黄靶。 庶以卒吾业,孰能筹周舍。 余云子语健,决去不可且。 伊昔同壮游,清樽固屡把。 病酒常至午,醉归每及夜。 朋辈俱饮豪,斗酒快一写。 穷甚或见怜,怪极亦遭骂。 尔来五六年,退缩但嗟讶。 老意渐相期,欢心早已谢。 买得东皋田,束衣即归稼。 箪笥苟非道,万石安能藉。 期子在高秋,行当秣吾马。
参考注释精粗亦作“ 精麄 ”。亦作“ 精麤 ”。1.细微和粗大。《礼记·乐记》:“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郑玄 注:“精粗,谓万物大小也。”《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史记·天官书》:“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2).精密和粗疏。《礼记·王制》:“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於市。” 唐 韩愈 《示儿》诗:“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麤。”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3).精良和粗劣。《管子·地图》:“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不辨人物之精粗,而委以品藻之政。” 宋 俞文豹 《吹剑录》:“木石精麄,随宜而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选择精粗,揣量肥瘠,若屠肆之鬻羊豕。” 陶冶(1) 烧造陶器、冶炼金属 (2) 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