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五月十二日再诣黑龙潭祈雨》 全文: 自我祷灵泽,两月忽已过。 雷雨近虽作,片刻曾无何。 朝夕萦惄愁,六旬倏蹉跎。 敢辞神厌渎,究我诚未加。 以此谨浴斋,再往祈佑嘉。 历历廿里途,较前益增嗟。 麦萎全失收,黍陇种无多。 即其少种中,戢戢才出芽。 更属望泽殷,赤地犹埋沙。 芒种况又临,何辞屡延俄。 百神受天职,育物功无讹。 予罪民何辜,迁怒理则那。 崇朝愿霈恩,铭赐实不磨。
参考注释何辜何罪,有什么罪。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清 方授 《夜悲歌》之一:“天乎我何辜?双亲离别久。”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青年何辜,遭此荼毒?” 迁怒 把自己的怒气或对某人的怒气发泄到另一个人身上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理则(1).即逻辑。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然则逻辑究为何物?当译以何名而后妥……吾以为当译之为‘理则’者也。” 孙中山 《建国方略·以作文为证》:“学者之对于理则之学,则大都如 陶渊明 之读书,不求甚解而已。” (2).原理法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尽管是怎样的个人主义者,一个人不能完全脱离国家社会而生存,故论到国家社会的理则时,便很容易流露其个人主义的本色。”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庄子 认为……﹝道体﹞生出天地,生出帝王,生出一切的理则,连神、鬼都是从它生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