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道潜的《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 全文: 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鹓雏理劲翮,云汉思孤鶱。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建安誇七子,壮气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良辰为我饭,满案馀芳荪。 软语夜达旦,未觉罢神魂。 须知名教乐,不羡富贵尊。
参考注释操觚执简。谓写作。《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李善 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林公 每出首唱, 徐 密写韵归,众方操觚,内子诗已来,必可观也。” 明 宋濂 《王冕传》:“操觚赋诗,千百言不休。”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非操觚之士,独凭神思构架而然也。” 述作(1).《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后汉书·班彪传》:“ 彪 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閒。”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 清 姚鼐 《<西魏书>序》:“读者知其网罗放失,述作之志,存焉可也。” (2).指著作,作品。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讽味。” 章炳麟 《秦献记》:“秘书私篋,无所不烧;文学述作,无所不禁。” 斧凿 在石面凿棱用的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