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洵的《送任师中任清江》 全文: 吾喜送任师,羡君方少年。 有如伏枥马,看彼始及鞍。 奔腾过吾目,萧条正思边。 谁知脱吾羁,傲睨登太山。 君今始得县,翱翔大江干。 大江多风波,渺然势欲翻。 浩荡吞九野,开阖壮士肝。 人生患不出,局束守一廛。 未常见大物,不识天地宽。 今君吾乡秀,固已见四川。 去上作边吏,出入烽火间。 儒冠杂武弁,屈与氊裘言。 又当适南土,大浪泛目前。 胸中芥蔕心,吹尽为平田。 陈汤喜划胜,所至常纵观。 吾想君至彼,胸胆当豁然。
参考注释儒冠(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武弁(1).武冠。《后汉书·崔駰传》:“ 钧 ( 崔钧 )时为虎賁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 唐 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诗:“两年戴武弁,趋侍 明光殿 。” 清 赵翼 《纪梦》诗:“閲罢邸抄正午倦,忽梦迁官戴武弁。” (2).武官。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 剑关 掉鞅归,武弁朝 建章 。”《明史·熹宗纪》:“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你文官一途虽然做不得,但是武弁一路还不妨事。”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也谦逊着,说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