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方仁渊的《余去梁溪五年矣,甲申冬有事重游,追思往昔,不禁感慨系之,为赋游仙诗三章·其二》 全文: 海上夭桃结子时,罡风吹落别花枝。 琵琶有调终含怨,锦瑟无端却系思。 几度却成江令赋,不堪重读海棠诗。 仙山此夜多明月,露冷霜寒两地知。
参考注释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含怨 心怀怨恨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唐 杜甫 《曲江对雨》诗:“何时詔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 仇兆鳌 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寳玉者曰寳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 刘盼 ,蹔醉佳人锦瑟旁。” 清 龚自珍 《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无端(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