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赠蔡彦规》 全文: 我不见蔡子,杜门十日余。 今日叩我门,满手携琼琚。 铿锵写我前,杂以贝与珠。 我愕不知报,低头惊且吁。 读毕致于怀,余光溢衿裾。 坐令箪瓢室,磊荦堆璠玙。 我拙寡所合,甘为不材樗。 嗟君何所闻,屡枉长者车。 我来淮南游,霭霭子之誉。 骅骝走千里,凡马安能逾。 奈予不自量,痛鞭而疾驱。 常忧过所往,疲惫伤吾躯。 愿君少待我,且欲休吾驹。 跳奔舍其群,子乐谁与俱。 俯身援其类,是亦仁之徒。 不然但用我,畏甚将逃逋。 何如少待之,效技供子娱。 我无功名愿,与世日益疏。 反慕古沮溺,穷年事耕锄。 皇皇吾夫子,忧世亦勤劬。 虽然竟何就,孰若安以居。 人生各有怀,未用相贤愚。 得乐愿即止,安能较锱铢。 又疑异所任,劳逸事亦殊。 作歌以讯之,子意当何如。
名句书法欣赏 虽然竟何就,孰若安以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虽然(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孰若犹何如,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后汉书·逸民传·庞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二》:“与其害农,孰若取之於商贾?”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与其惩既往之躭误,孰若慎将来之责成?” |